粪便样本采集,您做对了吗?
体检时我们经常会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常规检查,粪便常规检验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,可以了解到消化道有无出血、炎症和寄生虫感染,及早发现胃肠炎、肝病,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。
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消化未尽的食物残渣、消化道分泌物,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,通过全肠道,特别是结肠直肠而逐渐形成,它不但能反映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情况,也有助于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。临床上,对于大便标本采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1. 常规标本:用于常规检查,包括形态学和微生物学检查。
2. 培养标本:用于培养肠道细菌,以检测细菌感染。
3. 细胞学标本:用于检测粪便中的癌细胞和异常细胞。
4. 寄生虫学标本:用于检测肠道寄生虫。
5. 病毒学标本:用于检测肠道病毒,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。
这里,我们主要讲述体检中粪便常规检查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:
1.标本量
常规样本的采集量在2-5克之间。
2.收集工具
粪便样本收集工具应使用清洁、干燥有盖子的容器,建议使用医院提供的一次性便盒。
3.预防污染
粪便样本采集过程中,应避免标本受到尿液、水、月经等的污染,以免影响检查结果。
4.正常饮食
在粪便样本采集前,患者应保持正常的饮食,避免过度进食或禁食,以保持粪便样本的真实性。
5.采样部位
应从粪便的多个部位采集样本,以增加样本的代表性。例如,可以在粪便的表面、中心和底部采集样本。
6.及时送检
粪便样本采集后,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。如果不能及时送检,可以在4-8℃的冷藏条件下保存,但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。
7.避免干燥
粪便样本采集后,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干燥。干燥的粪便样本会影响显微镜下的细胞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。
总之,在进行粪便样本采集时,需要严格遵守各种要求和注意事项,以确保样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才能真实反应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,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。
来源:佛一医健康管理医学科